在 15 年輝煌的 NBA 歷程𥚃,佳特德士拿由一個入樽高手,逐步演變成為 NBA 球壇上, 並且成為公認的全能球星。開始時只是普通循例式的鼓掌聲,爵士隊當時已確定可以晉身次圈季後賽事。 德士拿就在賽事剩餘 42 秒中被調出,為 15 年職業輝煌歷程劃上休止符。與此同時,坐無虛席的達他中心 ] Delta Center )內,全場觀眾都站立起來,為這位一代球星作敬佩的道別儀式。
當日的訊息絕對是響亮和清晰,並且衷心致敬這位,多年來不繼破壞爵士隊夢想的仇敵。 無論是效力拓荒者隊的「Windmill-Jamming」得分後衛,或是火箭隊神射手也好, 這全屬於「Clyde the Glide」最難忘的精湛表現。雖然並不是如他想像般的最後一頁, 然而正如他本人一樣 ——- 與眾不同。
在一個只愛虛聲作勢與自誇的籃球朝代內,德士拿的引退正如初次踏入 NBA 職業生涯一樣 — 得到同等尊嚴與級別。 從未想過會得到如此超出嘈指標的歡呼掌聲, 德士拿驚訝得只是點點頭後便步回後備席上,這正好是他一貫歉卑性格的最佳証明吧。
「能夠得到他們的祝福,實在是一份難以形容光榮與感觸。」德士拿賽後表示。
那驕人的成就 — 92 年奧運金牌、95年 NBA 總冠軍指環、96年獲選為歷代 50 位傑出球員之一等等奪目的統計數字,與及不能盡錄並且難以置信的精湛表現, 但他依舊仍保持歉卑低調的真個性,這正好是各年青球員的最佳借鏡吧。
「我經常保持均衡生活的基本原則:盡力把神、家人,自己以及朋友四為一體, 當中給予同等的愛護與敬畏。」他續說:「這是每個人溶入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原則。 你必需均衡分配自己的生命,任何一項過多便不完美。」
在球場以內,德士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花式入樽表演專家,尤其在職業生涯初段期間, 那些騰空灌籃不但成功推翻地心吸力理論,以及成為波特蘭市每晚播放的精彩片段外, 亦曾經在一年一舉辦的 Blazer Slam Dunk Contest 比賽中,成功創下 11 呎 1 吋入樽高度。
「我想因為太喜歡飛行吧,當時我己習慣從遠距離騰空入樽。以往的策略是, 每逢入涉接近低位時,我便會騰空嘗試入樽或上籃,每場如是。最難忘的時刻, 相信是 7 呎或以上球員力壓下灌籃的場面呢。現在每當重溫 ESPN 或舊賽事錄影帶或片段時, 我都會不其然問自己『這是我嗎?』。在熒光幕上所看見的郤是一個瘦骨如柴, 穿著超短波褲的年青小伙子。」
而在球場以外,相反地,德士拿總給予別人一種肅靜與保守,甚至可說是害羞的形像。 每次比賽前夕,他都會獨個兒坐在更衣室一旁閱讀小說。他亦從不會留意自己的統計數字, 也不希望外間將他與其他球員相比。
「我不想回顧以往創下的每個紀錄,因為過去的已是歷史,我只顧慮明天將會發生的事情。」
另外,他亦不會渴求爭峰頭或成為焦點人物。「德士拿是各球員的最佳典範, 因為他永遠是大家學習與敬佩的職業運動員。」馬剌隊控球後衛艾華利莊遜 (Avery Johnson)道。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為比賽而比賽,而不是為金錢而比賽。如去年賽季中, 原定已安排在明星週末返回老家,與家人一起渡過悠長的「3 天假期」。 雖然沒有入選明星賽,但他郤應邀參與當中首次舉行的 All-Star 2ball 比賽,與 WNBA 彗星隊成員之一仙菲亞谷巴 (Cynthia Cooper)攜手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