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污名

今回輪到柏賓哭泣了

柏賓擁有很強的彈跳力,促使他能在魁梧的球員面前躍起和射球。他也能抓下籃板球,獨自控球到 downcourt 和製造美妙的助攻,或是攝入籃底入樽或跳射。然而,柏賓多方面的才華仍未能被發掘出來,直至公牛隊的教練費積遜( Phil Jackson ) 在 1989 年球季執掌大權後,容許6 呎 7 吋的前鋒在各方面作更多的貢獻,柏賓的才華材有機會表露無遺。

前活塞隊兼夢幻一隊主教練 Chuck Daly 指出柏賓是公牛隊的進攻策劃者或是「控球前鋒」。Dr.J 給予柏賓一個雅號「變幻莫測的球員」和「NBA 中少有的全能球員之一」。由於公牛隊採用了全場壓迫性防守,又以柏賓和佐敦作先鋒使出兇悍式的防守打法,所以積遜稱許他們兩人為「我們勇悍的、張牙舞爪的和咆哮的都柏文猛犬」。1990年NBA總決賽的第二場,對柏賓的生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皆因積遜派遣他看管人稱「魔術手」的莊遜(Magic Johnson)。此後,在那次系列的賽事中,公牛隊再沒有輸掉另一場比賽,而柏賓最後更奪得他首個NBA總冠軍及榮登NBA超級球星之列。

毫無疑問,史葛迪柏賓是NBA中最出色的全能型運動員,問題是有幾多人知道這個事實呢?比較起其他類型的職業運動員來說,他的職業生涯可算是最艱辛的。他比NBA其他球員更要忍受苛刻的評審和吹毛求疵的批評。在經歷早期成長與學習的階段中,他受盡多少的嘲笑,嘗盡無數對他熱誠疑惑的苦頭。尤其在1989年東岸決賽第七場開賽後的數分鐘,柏賓被活塞隊中鋒 Bill Laimbeer 的手擊中頭部,引致偏頭痛而嚴重影響了他當晚的演出。這便是他事業上的最低潮。自此,批評聲便不絕於耳,輿論甚至質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偏頭痛,導致他有射十球只能入一球的差成績。

接著,在1993-94球季開鑼之前,即公牛隊連續三年摘取NBA冠軍之後,晴天霹靂,在眾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米高佐敦突然宣佈取消他的「空中飛人」表演和結束NBA歷史上最引人入勝的超級英雄主義的示範。29歲的柏賓立即成為芝加哥的支柱。從不過問榮譽,默默地站在一角的他,承接了佐敦退休後雪上加霜的前景,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下被要求在場上代替「籃球之神」的地位,延續公牛隊的輝煌成績。在孤獨無援的困境下,他終完成任務,不負眾望。

柏賓在那年的常規賽中帶領公牛隊贏得的場數只是比佐敦在陣時少一場而已,且能帶領球隊打入東岸季後賽半準決賽,直至被實力雄厚的紐約人隊擯出局。當時,那裡有人想到他們竟然可以贏50場之多呢?柏賓並獲得NBA明星賽的最有價值球員獎(MVP),和幾乎成為全年的最有價值球員。那時候,他成為新的超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