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91 年的球季,我奪得「得分王」和「最有價值球員」兩項榮譽,但唯一能令躋身魔術手莊遜和小 鳥布特等巨星之列的途徑就是贏取總冠軍。莊遜和布特在八十年代顯赫一時,我要在他們至少其中一人 仍在高峰的時候贏得總冠軍,才能証明自己與他們擁有同等的級數。1991 年的 NBA 總決賽,挑戰就在 眼前,莊遜被視為一個偉大的球員,可提升身邊隊友的水平;其他人認為我沒有這種才能,我要奪取冠 軍才可改變別人對我的看法。我想在莊遜退休前贏得總冠軍,情況就如伊榮、巴克利、馬龍和史托頓等 球員希望在我退休前贏得總冠軍一樣。他們現時的處境和我當年相同,我希望打敗莊遜以獲得別人的認 同。所以,當我奪得第一個總冠軍,感覺特別甜蜜。伊榮、巴克利、馬龍和史托頓不想在我退休後才贏 得冠軍,這是可以理解的。回看侯斯頓蟬聯兩屆總冠軍時,他們常受到外界質疑是否因為我不在公牛陣 中才能取勝。這是不公平的,但人們總愛作這樣假設性的比較,我亦不例外。因此,我必須從莊遜和湖 人隊手上奪得冠軍,才可令他們無話可說。如果他們兩人在我奪魁前一起退出出球壇,我想其他人可能 會認為我不能在他們處於高峰時擊敗他們,或許在我奪得六個冠軍後,他們才不會言樣說,但在當時而 言,這是絕對可以預料的。
1992 年總決賽的對手是波特蘭,這是決定我和德士拿那個較為優勝的賽事。那時,德士拿和我的打法十分相似,我視之為一個挑戰, 我要向別人證明我與德士拿之間有一定差別,就像當我與莊遜、巴克利和其他出色球員比賽時,我希望別人能看出我是與別不同的一樣。 我以第一個冠軍寶座來證明自己能有擊敗莊遜的實力。那時他處於高峰,我要打敗他以贏得別人的認同,德士拿同樣以這個目標來對付 我。在我職業生涯的後期,其他球員都以擊敗米高佐敦及公牛隊為目標,因為這等同於稱霸整個 NBA。 正如在 1998 年的明星賽,高比拜仁嘗試迎戰我,他雖沒有向我正式宣戰,但內裡已蘊含挑戰的意休。我希望在球賽各方面 的表現都比德士拿優勝,就像要對他說:「不要妄想。」除此之外,我很瞭解德士拿,我明白若果他射 中首三球,其後的表現便會強差人意;有趣的是當他首三球全部射失,他便會變得難以應付,因為他會 將視線轉移到球賽的其他方面,例如剷入籃底博取別人的犯規或以快攻及壓籃取分。我知道他會專攻我 的左邊,因為我的左手比較弱。波特蘭在比賽中表現得堅毅不屈,難以應付,但是球賽除了是體力的比 試外,也是頭腦的競賽,結果證明我們是技高一籌,並成為繼湖人隊和活塞後第三支取得兩連霸的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