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季後賽,印第安納溜馬隊和芝加哥公牛隊需要苦戰至第七場才可分出勝負。最後公牛隊憑藉各 球員的精神和季後賽的經驗將溜馬隊打敗。這七場苦戰實在令芝加哥公牛疲累不堪。與休息了 12 天才 邁進總決賽的猶他爵士相比,公牛隊在總決賽第一戰開始時還餘下第 7 戰的興奮。
這通常是米高佐敦發揮所長的時候。他在比賽初段的表現凌厲。上半場取得 20 分之餘,公牛的積分一 直緊隨爵士。可惜好景不常,跟溜馬在第七戰中積壓的疲累,令到佐敦後勁不繼。其後他只能取得 13 分,令入球率從 61% 下降至 30%。「上半場佐敦只是勉強出戰」積遜教練說出實話。「第 2 節後半我 本想把他換出,但他仍堅持站在球場上。」
佐敦不單在後半場的成績差劣,更犯下一個勝負攸關的錯誤。經常在重要關頭帶領球隊獲勝的他,在第一戰的 尾段,好像失去法力一樣。加時尚餘 1 分 19 秒,爵士以 84 : 82 領先的情況下,佐敦居然忘了留意時間, 觸犯了犧牲較大的失誤。不久之後,比賽再次面臨決勝負的一刻,佐敦不直接射籃而把球傳給朗尼。朗尼用左 手帶球時,卻被猶他的後衞攔截成功。怎麼看起來都不像比賽的末段。結果因朗尼失球,令公牛隊在第 1 戰 中落敗。
總決賽的第 2 戰結束後,漢拿錫深感懊惱。他與其餘 4 名隊友已歇盡所能來鉗制佐敦。「我們對佐敦已作出了完善的防守。由始至終,他射籃時都表現得相當 困難‧‧‧‧儘管如此,他仍奪取了 37 分!簡單來說,根本沒有人能阻擋他。」
第 2 戰,佐敦在各處都佈滿地雷似的爵士防守陣中,簡直像跳舞一樣。Spin 加上 HEad Fake、Fade Away Jumper‧‧‧ 在爵士的後衞面前漂亮地入樽。佐敦今次不負眾望,帶領公牛隊在 Delta Center獲 勝。佐敦 37 分中的 13 分,是在第 4 節中奪得的。更重要的是他在最後的數分鐘內,5 次投射中有 4 球成功,為比賽畫上休止符。「許多人都說我們已疲累不堪,或是一把年紀。不過,我們擁有精神上強 悍,假若沒有這種精神支持,我們便不能奪取總冠軍。」
第 3 戰是總決賽的轉捩點。公牛令爵士的鬥志受重挫。 這一役令爵士沮喪起來,因而獲得精神上的優勢。公牛 在第 3 戰中大獲全勝,其後爵士已無法重新振作。「這 場比賽真令人羞恥。」爵士以破天荒的 54 : 96 慘敗 後,謝利史龍如此斥責道。
這場重要的賽事中,佐敦的表現並沒有成為話題焦點。 那不是因為他的表現欠佳。反而他在短短 32 分鐘的出 場時間內,取得 14 球入 7 球的 24 分佳績。爵士僅取 得 NBA 最低紀錄 54 分的晚上,米高佐敦在防守上亦 相當奮勇,令漢拿錫只得到 6 分而已。
觀眾們注視不到佐敦的出色表現,是因他們認為爵士的 慘敗是公牛整體努力的成果。積遜教練讓 東尼古高 ( Toni Kukoc )、史葛迪柏賓 ( Scottie Pippen )、朗 夏柏及朗尼發揮重要的功用。與爵士相比較起來,就算派後備球員應戰亦已卓卓有餘。史葛布維爾、史 場夫卡爾分別取得 10 分和 6 分的成績。
洛文以突出表現挽救公牛,但不能攻陷馬龍和爵士的圍牆。為了延續第 3 戰的優勢而許勝不許敗的第 4 戰中,公牛隊的超級球星差點無立足之地。爵士的比數逐漸迫近領先的公牛,總共取得 34 分的佐敦射 失了 3 球罰球,以致爵士獲得翻身的機會。若不是洛文補救了佐敦的失誤,也許公牛會因此而多失一 局。千鈞一髮之際,洛文在第 4 節中封鎖著馬龍,奪得控球並為公牛隊帶來第 2 次的得分機會。最 後,公牛憑連續射入的 4 個罰球而險勝。這場比賽中,洛文就像超人般出現及營救公牛隊。
比賽結束後,佐敦坦誠地稱讚他。聲稱「丹尼斯洛文很 難理解」的佐敦,看來對洛文深感佩服和感受到他奇妙 的魁力。「他很難理解,相信今後也不能理解。今天還 在打摔角,另一天卻在防守。即是必須讓自己承受多餘 的壓力,憑著自己的經驗,在另一天發揮這樣的表現」。
「今天我們真的很想贏。」第 5 戰結束後,佐敦如此說。
1998 年總決賽第六場賽事射出致勝一球前所有細節我都印象深刻,它們在我腦海中就好像慢鏡重播一 樣。我盜球成功,看看計時器,然後走過半場,還清楚記得每個球員當時的表情和位置。卡爾位於場 角,史托頓緊貼著他,丹尼斯洛文在底線左邊,史葛迪柏賓在我的右手邊。我聽到聲音,但那卻是有意 思的聲音。在那一刻,我根本不能分辨聲音,但我卻能夠抓緊場上的每一個機會。我向右邊進攻,我有 信心將球送到網中。每次關鍵時刻,我也會先向右邊進攻,如果防守球員全力撲向一方的話,左邊便會 出現空位;但若果對方防守出色,我便會繼續向右邊進攻,因為對方一定要越過你才能搶走你手中的 球,這是較為保險的。
1997 年 NBA 總決賽的第一場賽事,我在左邊射出致勝的一球,因為拜仁羅素撲向左邊而我去平衡。1998 年 我決定向右方進攻,我唯一不想做的就是交叉盤球,因為這會拖慢進攻的節奏,但是,當我一控球在手,便隨 著本能做出這些動作,那時,我十分清楚球場上所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可依據羅素的不同行動而作出相對的反 應,當他衝向一邊時,我絕對清楚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我走向卡爾的方向,史托頓不會讓卡爾有投射的空 位,因為在 1997 年的第六場賽事中,就是卡爾射住奠定性的一球。所以史托頓只會限裝走來夾擊我,然後 回去防守卡爾。但我根本無意將球傳給他人,我盜得這關鍵的一球,自然希望由我去決定勝負,即使有五個球 員在我面前,我也會主射這一球。諷刺的是我當時感到在右邊急停跳射會出現問題,因為我有預感射出的球會 太短,通常我會拉後跳射,但這一球 我不會這樣做,因為之前有好幾球已因為射得太短而不入。看,我當時還有足夠時間去考慮這些因素,這是不可思議的。但事情就是這樣發 生的,我決定直接跳射,不用彈後,我盡量將手伸直向目標投射,看似在擺姿勢,但這卻是最基本的射 球動作。在這麼短的時間中,我能將比賽如此深入地分析而贏得總冠軍,我對此也感到驚訝,所有的事情就是在短短的十一秒之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