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球隊都會有不同的價值,但是對提升球隊整體實力,你又有多重要呢?如果沒有了你,球隊會 有甚麼影響呢?你可能使球隊有穩定的成績,但你所注入球賽的努力和態度,又能否影響隊友的表現呢?
得分、助攻或籃板等統計數字,只是一些數據吧了!可 是,這卻是大部份人投票誰是「最有價值球員」或「最 偉大球員」時依據的指標,但他們會否考慮以上其他的因素?
每年在這個問題上都會有相同的辯論。一大群人會圍在 我身邊,他們並非問我誰是最有價值球員,而是問我選 出 MVP 的準則是甚麼?然後,討論便會引申到究竟「最 有價值」球員和「最佳」球員有沒有不同,繼而大家便 會談到誰是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我時常都說很難將 不同年代的球員作比較,但我曾向積遜和謝利卻斯說 過,在 1980 年之前的球員,沒有一個有能力在我的年 代與我一較高下。
當我在 1987 年成為繼張伯倫之後第二個於一季內取得 3000 分的球員時,比較球員的討論便正式開始,他們 認為我會成為第二個張伯倫。那年,我們贏得 40 場比 賽,比往年多勝 10 場,但我在 MVP 的選舉中被莊遜 壓倒,排名第二。我曾聽聞我不能勝出的原因是我的球 太過於進攻。我個人獨得過多的分數,以致不能和莊遜 或布特躋身同一等級。但不要忘記,我當時的隊友是加芬利韋特 ( Granville Waiters ) 和 卻曉頓 ( Earl Cureton ),而非渣巴和占士禾飛。我在每場比賽必須取得這樣的分數才能使我隊有一線得勝的 生機。 我敢打賭,如果你翻查那個球季的記錄,在我隊勝出的 40 場比賽中,只有 4 場是我得分少於 30 分的。
事情總是這樣:當你聽到別人說你取得太多分數時,你便意會到他們言下之意是說我忽略了防守。故 此,我於下一個球季,在聯賽的得分和盜球的數字都領先群雄,獲選為全年「最佳防守球員」,繼而取 得「最有價值」球員獎項。其後,人們又說, 一個真正偉大的球員是要提升隊友的水平,以奪取總冠 軍。於是我照樣做,為球隊取得六個冠軍,個人增添「最有價值球員」的獎座。接著,人們又會開始討 論米高佐敦是否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
很高興我對自己的要求這麼高,而我也慶幸能夠達到這些要求。可能於二十年後,會有一個新星出現, 打破我的記錄,超越我的總得分等等,繼而得到崇高的地位。事實上,當他人說你是個獨一無二的球 員,經常可憑一人之力扭轉比賽的局勢時,你便會感到無上光榮,這確是值得自豪的事。但是,我並不 會因為想證明自己比某個球員優秀而奮力作賽。我只祈求自己能保持有往年的水準,如果能超越就當然 更值得高興,這便是我每個球季對自己表現測試的準則;我能接受自己不是 MVP 或球賽中最突出的一 個。不過,當你去到某階段時,你會想,究竟要再創造甚麼佳績才能令人眼前一亮?每場取得 40 分、 10 至 12 個籃板、10 個助攻、6 個盜球?
每個球員,或者應該說每個偉大的球員,都會希望自己在每場比賽結束時,感到自己是剛才表現最出色的 一個。同時,他們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同,這就是他們成為偉大球員的原因。魔術手莊遜、小鳥布 特、張伯倫、奧斯卡羅拔遜、標羅素和我都是這樣的。
所以,若你想在他們之中選出一個最偉大和最與眾不同的,究竟用甚麼準則?勝仗的多寡?比賽的態度?付出 的努力?提升隊友水平的多少?對球賽的影響力?統計數字?或是有其他抽象空泛的貢獻?
我仍堅持同一想法,就是不能將不同年代的球員作比較。
我是否最偉大的球員?我不知道。你怎能作出決定?你以甚麼作為標準?如果要我從史上眾多球員之中,揀選 一個我最想與他一較高下的人,我想會是謝利韋斯。他是主射致勝一球的球員,既堅毅不屈,又技術出眾,可跳可射,而且速度驚人。我希望在他黃金時期與 他對壘,測試一下我個人的能力。結果會如何?這永遠是個不解之謎。我觀看韋斯和其他球員的球賽, 發現我倆的打法最為近似。他是神射手,也是出色的防守球員。他能否壓倒我?我想機會不大。我能否 壓倒他?我並不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會是一場世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