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遭遇低潮

其實在體能劣勢之外,比較令人憂慮的,在於穆連潛力是否已經開發殆盡,身體素質如此平凡的白人前鋒還能有多少的成長空間。

穆連職業生涯初期的表現,跟球團擔心的情形相去不遠,簡單說就是適應不來良。他似乎根本找不到適合的位置發揮,更糟的是,穆連在那支奮戰精神不夠強悍的隊伍之中顯然喪失鬥志, 從常勝軍的聖約翰大學來到幾乎連年進不了季後賽的勇士隊,不習慣輸球的穆連雄心壯志也都消磨殆盡,之後甚至開始染上酗酒習慣而有體重失調的傾向。

穆連當時雖然在第二年就擔任先發主力,但是除了罰球外,他的表現只能說是強差人意。他是史上罰球第二準的菜鳥,八成九六的命中率僅次於掌年的狄格柯奧﹝Ernie DiGregorio﹞ 所創下九成零二的紀錄,但是在進攻上貢獻不大,防守上更是失誤連連。

當時勇士總教練尼爾遜﹝Don Nelson﹞絲毫不隱瞞他的失望,對穆連在大學與職業間的落差感到不滿,以前穆連超乎同輩的成熟球技在大學籃壇遊刃有餘, 不過在面對不同程度的對抗時,大學時代沒被仔細檢驗的缺點一一突顯出來;畢竟聯盟中多的是球技更油條,經驗更老練的職業老手,在更嚴苛對比之下, 穆連的球路顯得單調而具創意,說得坦白一點,就是很乏味。穆連本身缺乏創造出手機會的能力,只能定位為一名擅長定點跳投的攻擊手, 或許比較接近一位可以延續火力的第六人,卻不像具備主宰球賽能力的球隊核心。

圖片取材自 The Athl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