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賞夏達威的是他的得分能力。早年在他飛行能力尚存之際,像鋼片一般銳利的腳步是他最引以為傲的武器。夏達威的體型較為削瘦,所以籃下的強攻動作在他生涯早期並不多見,主要習慣的打法,還是從禁區外啟動腳步。夏達威帶球切入的動作,如像行雲流水般,動作輕巧,球感極佳,令人詬病的外線能力,也在進入聯盟後不斷提升。他是一個上進心很足夠的球員,一直在提升進攻的多元化,乃至於是背框的單打,因為他在後衛中的身材頗有優勢,手感又好,翻身跳投及中距離拋射很難防守。
夏達威並不以防守聞名,雖然身高及敏捷性足以讓他夠具威脅,這主要還是因為他已有太多項目需要去分心了,不容在防守上多耗體力。夏達威打球夠全能,但說實在,功力大概還略遜柏賓一些,想要在場上面面俱到又要帶領球隊發揮,夏達威還有一段路要走。不可否認他是有更上一層樓的潛質,但他真的還不到佐敦或魔術手莊遜﹝Magic Johnson﹞的程度。
至於組織能力,我認為夏達威是被高估了。大家很喜歡提出他漂亮的助攻數字,其實這個數字有點虛。魔術隊是累積助攻的好地方,你把球丟去給已站好位置的奧尼爾時,他得分的機會率有多少?還有那兩個在奧尼爾庇蔭下如魚得水的安達遜﹝Nick Anderson﹞與丹尼斯史葛﹝Dennis Scott﹞,更別忘了後來魔術隊又增加了高位跳投精準的格蘭。雖然夏達威對場上動態掌握很有一套,判斷力也在水準之上,不過他本質上算是能控球的得分後衛,並不是能得分的控球後衛。
從夏達威的訪談中,不難看出他預期與奧尼爾作出區隔。在與奧尼爾拆夥後,夏達威開始放話要挑戰得分王,所以轉至得分後衛位置上專心進攻,過幾年又抱怨不能習慣沒有球在手的角色;有時候他又向媒體表示他比較樂意得個 18 分左右,指揮隊友拿下勝利;在魔術隊最後一年,又結論在戴利教練的攻守體系下沒有發揮。
當然,身為場上對球賽了解程度最高的球員,由夏達威來判斷進攻選擇是正確的,但又擔心控球會分心而會降低在得分表現上的爆發力。這或許是因為夏達威在場上定位的模糊感,部分也要歸咎他的威力起伏不定,但他老是有他的理由,助攻下降說因為要負起大部份的進攻責任,命中率不佳又說是教練隊戰術規劃不當,導致對手能全力伺候他。相較起夏達威這幾年的表現,我寧可去緬懷他那兩年的表現。我當然知道夏達威是因傷所困,但聯盟要的就是要能展現出來的戰力,97 年對熱火系列戰,01 年對湖人的第三戰,算是夏達威晚期力挽狂瀾的代表作,表現沒話可說,但是次實在太少而不具代表性。以這幾場的表現認定他還是聯盟的一線巨星還是不足夠。
看夏達威打球的球迷,不難發現他球風逐漸改變,大幅降低了以往甚獲好評的流暢切入,改由大量背對籃框的單打動作,他的噸位跟肌力比生涯初期強化了不少,增加一些在籃下吃飯的本錢,可以明顯觀察到,他打球的智慧變高了,比較懂得利用隊友的掩護作一些難度較低的突破,拋射的準度還是不錯,不變的是,夏達威還是避免籃下的衝撞動作。他解讀比賽能力依然是聯盟頂級人物,只是現在動作已經有遲緩的跡象,手感還在,也很能助攻,比賽結束還是可以交出漂亮成績單,只是他帶給對手的壓迫感和對球賽的支配性,都已經逐漸降低。
封面圖片取材自 clutchpoin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