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在跟海軍高層不斷斡旋溝通之後,海軍終於宣佈畢業在即的羅賓遜因其 7 呎 1 吋的身高與海軍的體格規定抵觸,不再適用畢業後的五年役期規定,但由於接受海軍官校四年的免費教育,羅賓遜仍需進入海軍服役兩年作為回報。馬刺隊在這年抽中了樂透選秀的第一名,不過他們仍毫無遲疑地選擇了兩年後才能正式加盟的羅賓遜。
選秀會剛結束,羅賓遜便成為 87 年在美國舉行的泛美運動會﹝Pan American Game﹞代表隊成員,以六勝一敗的成績敗於巴西籃球傳奇巨星施密特﹝Oscar Schmidt﹞一人之手,獲得銀牌。而後展開軍旅生涯的羅賓遜,又在 88 年被國家隊徵召入選漢城奧運代表隊,最後美國隊在準決賽敗給了死敵蘇聯隊,七勝一敗的成績只能帶回銅牌。
89 年,官拜上尉的羅賓遜終於光榮退伍,來到了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報到。馬刺隊在這年有了羅賓遜和艾利略﹝Sean Elliot﹞的加入,戰績馬上突飛猛進,羅賓遜並成為年度最佳新人。但以優異的個人成績率隊打進季後賽還不夠,幾年來馬刺隊總是在季後賽飲恨出局,除了艾利略外,獨木難支的羅賓遜還需要更多的援助。
93 年到 95 年間,馬刺隊找來「小蟲」洛文﹝Dennis Rodman﹞作為羅賓遜在禁區的幫手,但雖然洛文在防守上仍然保持籃板王的優異表現,但進攻技巧上的貧乏讓對手仍能對羅賓遜作恣意的包夾,而且那「盡情使壞」的壞孩子性格也跟個性謙遜溫和的羅賓遜格格不入。洛文的加盟對馬刺隊在季後賽追求更好的戰績,似秋並沒有太明顯的幫助效果,反而可能對全隊的默契融合和化學作用上帶來更多的傷害。
在 NBA 季後賽的競技場中始終顯得失意的羅賓遜,於 92 年和 96 年分別入選夢幻一隊和二隊,幫助美國代表隊順利在巴塞隆拿和亞特蘭大奧運兩度摘金奪冠。但接下來的 1996 – 97 球季,羅賓遜扭傷了腳踝,整季只出賽了六場比賽便告報銷,馬刺隊的戰績便又如同受到詛咒似的墜入谷底。
經過一年的黑暗期,老天爺賜給了馬刺隊和羅賓遜一份大禮 – 選秀狀元籤和威克森林大學﹝Wake Forrest﹞的鄧肯﹝Tim Duncan﹞。身高 7 呎的鄧肯和 7 呎 1 吋的羅賓遜共組了威震江湖的雙塔陣容,高低位的搭配和顯得格外靈活的活動力,讓馬刺雙塔擁有絕對的禁區優勢。堅持不棄學的鄧肯擁有成熟的球技與心智狀態,很快從羅賓遜手上把馬刺隊的攻守中心交接過來,並在 1998 – 99 球季順利拿下隊史上第一個 NBA 總冠軍。間隔三年的湖人王朝後,馬刺隊又在 2002 – 03 年球季拿下第二座金盃,而已經和平轉移領導權的羅賓遜,便在喜悅與滿足的光環之中宣佈高掛球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