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羅賓遜的 NBA 生涯,雖然後來和奧拉祖雲﹝Hakeem Olajuwon﹞、伊榮、奧尼爾﹝Shaquille O’Neal﹞等並稱 NBA 90 年代四大中鋒,但羅賓遜在這當中的排名和評價往往是排在最後頭的。從整個 90 年代季後賽的中鋒對抗史來看,羅賓遜也很少真的在和奧拉祖雲、伊榮和奧尼爾等人的正面交鋒中佔到太多便宜。即使再加上不曾在季後賽和羅賓遜交手的莫寧﹝Alonzo Mourning﹞、甚至是非洲大掃巴穆湯寶﹝Dikembe Mutombo﹞,羅賓遜也常容易被視作六者中對抗力最弱的一位。然而,平心而論,對抗力弱?這真的是羅賓遜在個人球技或心態上比不上其他明星中鋒的缺點嗎?
從高中到大學八年間足足長高了14 吋的羅賓遜,體重增加的速度和比例並不像身高那麼驚人。在剛接觸籃球時,教練對其培育的方向是向主攻切入的小前鋒球路發展,而隨著身高的暴漲,羅賓遜雖總是被調派去防守對手的長人,但在進攻上,對手卻往往難以跟上羅賓遜閃電般的腳步。羅賓遜沒有練就出奧拉祖雲的迷蹤步伐、伊榮的轉身跳投或奧尼爾的黑旋風霸王肘絕招,但從那一身結實勻稱、看似沒有半斤多餘脂肪的肌肉來看,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其如何用心在維持自己的體型,以便能發揮百分百攻擊力以及防守力。
羅賓遜打球不講求純粹力量上的絕對優勢,而更接近老莊思想,孫子兵法或太極拳譜中避免正面衝突、借力使力四兩撥千金的虛懷若谷巧勁。
表現在性格和球路上,當對手如大嘴巴奧尼爾或隊友壞孩子洛文對羅賓遜毫不留情地大作批評時 – 甚至即使挨了馬龍﹝Karl Malone﹞的霸王肘而腦震盪時,羅賓遜都不會隨之起舞動怒而亂了陣腳。
而羅賓遜在球場下把鄧肯當作親弟弟照顧呵護、球場上當作接班人傳承經驗的同時,一切不但顯得平和自然,跳脫出禁區的對抗和衝突,讓自己最擅長的速度身高優勢和協防阻攻等球技在禁區第二人的角色上如魚得水,讓馬刺雙塔成為 NBA 史上的經典組合之一,呈現出有不同於奧拉祖雲,伊榮的全能中鋒球路,而又有別於奧尼爾,莫寧強調加量對抗之外的另一種華麗優雅的美感。
羅賓遜像一株迎風飄揚的竹子或柳條,對任何人都謙恭有禮,在社區裡是熱心公益的好公民和虔誠的基督教徙,在球場上面對對手也懂得以退為進、隱藏自己的缺點並巧妙打擊對手不足之處。對抗力並不是羅賓遜球技上的缺陷,反而是讓他贏得等身的榮譽。
以力服人,往往顯得霸道;以德服人,則可以成為王道。
他是最紳士的軍官,也是最愛好和平的戰士。
Man of Honor,榮耀之人,優雅的海軍上將,大衛 羅賓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