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節)

吃敗仗──偉大的聯盟走偏鋒

要不是有像“魔術手”莊遜﹑“大鳥”布特﹑佐敦﹑艾西亞等人──還有像我這樣的──NBA的球迷數目與風行程度絕對會落在職業棒球之後。那會是場災難。

甚至於會更糟。若非前輩先賢以及他們球隊的努力﹐聯盟可能早就不在了。那段時間裡﹐從八十年代開始到九十年代﹐球場是真正籃球員的天下﹐不是屬於雜耍特技表演者﹐以及擔心自己在聚光燈下好不好看的那些傢伙的地方。“魔術手”莊遜﹑“大鳥”布特﹑“飛人”佐敦演出精彩﹐可是他們仍認球人與比賽為先。我們活塞隊這一票球員便是知道如何比賽的偉大實例﹐我們相互之間知道隊友會如何走位﹐以及下一步動作為何。然而時下有些球隊﹐他們幾乎像是剛剛才在球場裡認識的﹐正等著選邊呢。

回頭再看看那些年裡的比賽錄影帶──我們與塞爾特人隊的﹑湖人隊對抗塞爾特人隊﹑我們與公牛隊等等──那才是真正的籃球。名將打球認真﹐飛天下地﹐努力奮戰。布特封掉上籃者﹑艾西亞在籃下敲火鍋﹑林比亞拿大屁股頂人﹑我攔下德士拿或布特或柏賓等等。那是這種運動發揮到極致的黃金歲月。

我在我們與塞爾特人隊或是公牛隊進行季後賽時的感覺﹐真是從未有過的特殊感受。首要任務就是擊敗這兩支隊伍﹐其它都不重要。馬刺隊那些人根本不懂得怎樣去封阻﹐他們不了解季後賽與正規賽季的不同。在季後賽時戰火升高﹐必須要在心中燃起一把火﹐才能參與競爭。

底特律活塞隊在爭取冠軍時會將任何阻擋給除掉。妻子﹑兒女﹑女友都得放到一邊﹐任何與籃球無關的都要擱到一邊涼快。必須要全神投入不能分心﹐讓美夢成真﹐若沒做到﹐就會有人講話。力克馬漢或是標林比亞或是別人會把你叫進後面房間裡──我知道﹐因為我曾經遇過──對你說﹕“你﹐老兄﹐跟上大家。我們要一起搞﹐不能因為你搞得前功盡棄。”

我們都覺得那是NBA裡特殊的幾年﹐那是偉大球員集合起來拯救這項運動的偉大時刻。在那幾年之前﹐NBA是片荒地﹐處於沒有生產的危機之中。聯盟像是吸毒者的大本營﹐球隊賣座哪有現在這麼好。差得遠咧。

身為聯盟振衰起蔽時期其中一支球隊的一分子﹐真的是讓我難以置信。今天的球員不知籃球為何物﹐他們只曉得能賺多少錢﹐獲得多少名聲﹐能搞到多少女人。就這麼簡單。誰有名車﹑華服﹖誰能得到最好﹑最稀罕的﹖

比賽﹖去他媽的﹗

在聯盟裡可以找到不少這種人﹐新人進來不知如何比賽。他們太早進到聯盟裡了﹐他們賺到錢卻沒有誘因去學習如何比賽。這種例子太多了﹐像華萊士〔Rasheed Wallace﹐拓荒者隊〕以及“大狗”羅賓遜都是最好球員﹐但是他們並不準備像前輩一樣進來領導群倫。

我知道這些人都賺了些錢﹐大家都想穿華服﹑開靚車。但是拜托﹐多關心點球賽吧﹐請多關心球賽。

看到今日的球賽讓我覺得很悲哀。這就好像我們辛勤耕耘得到現在的成果﹐卻又任由它荒蕪。它失去開始退步﹐現在聯盟非常的不健康﹐大多數的球員依照聯盟的意思創造出個人形像﹐他們將來都會後悔的。這種生活除了造成終身的內心創痛之外﹐不能給你什麼。那是種永遠無法治愈的創痛﹐這心靈的空洞將越長越大﹐沒有醫生能夠把它縫合起來。

當你得到機會﹐同時能取得任何想要的東西時﹐這個洞便形成了。你能經歷的事物是永無止境也沒有規則的。可是當你的黃金歲月結束﹐被利用完了﹐沒人再找你簽名的時候﹐你要拿什麼來填補這心靈的空洞呢﹖沒有任何東西能讓你來填補。

這比賽是種移情作用﹐是種逃避。觀眾喜愛這種比賽﹐因為可以讓他們忘卻刻板的日常生活﹐能夠忘掉夫妻間﹑子女以及老板所帶來的問題﹐得到兩個小時的娛樂。

NBA發現可以藉此發財。根據電視螢幕形像來銷售運動衫及海報。聯盟把比賽的壓力轉變為表演。活塞隊更衣室裡的那種精神──重新充電──在馬刺隊的更衣室裡找不到。我想它是在候斯頓火箭隊﹐因為奧拉祖雲帶來了﹔也可能在芝加哥公牛隊﹐可是在大多數的地方它都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