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健士最廣為人知的,當屬其空前絕後,沒有任何後輩模仿得來的風車式灌籃狂扣,即使是同屬野獸派的金普﹝Shawn Kemp﹞、被稱作「半人半神﹝Half Man Half Amazing﹞」的卡達﹝Vince Carter﹞,或者灌起籃來比卡達還要更暴力兇狠的理察遜﹝Jason Richardson﹞。說起來,他們該算各有各的特點和風格,但要像佐敦、巴利﹝Brent Barry﹞、卡達等人先後試圖追隨 J 博士﹝Julius Erving﹞的腳步從罰球線起跳滑翔般地,去繼承韋健士可以從各種角度,各種距離飛進來轟炸籃框的神髓,至今卻仍然幾乎沒有人能夠辦得到。
要想觀賞「人類精華影片」,目前仍然沒有由其他後起之秀主演的續集可供選擇,只能一再重播老片,但卻足以讓球迷津津有味地願意反覆回味,而毫不倦膩。
韋健士的灌籃之所以讓人嘖嘖稱奇,跟佐敦、卡達、巴利等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有許多灌籃動作是經過特別設計的,除了灌籃大賽這種特殊場合之外很難應用在實戰之中,但是韋健士卻可以完全無視防守球員的存在,越過兩、三名防守球員的人牆來個 360 度大車輪拉桿側身反扣。這種在比賽中打得如火如荼、電光火石緊要關頭之間,還能直接憑著超人般的體能條件和反射神經展現出來的美技,在技術層次上的頂尖絕倫,絕不是矇眼灌籃或來個翻滾脫衣之後的打皮補灌、帶點雜耍趣味的創意加分所能相提並論。韋健士的爆發彈性和灌籃取分的暴力美學,的確是貨真價實的人類精華。
在1986 年的灌籃大賽裡,韋健士敗給了同為鷹隊效力的隊友韋伯,由身高僅有 5 呎 7 吋的韋伯登上灌籃王寶座。這位史上最矮的灌籃王彈性驚人,有 47 吋的垂直起跳高度,奪下冠軍並非只因迷你身材得到加重計分。回憶起那一年的灌籃大賽,韋健士笑說:「我的確甘拜下風,我想就算我能從中線起跳灌籃,大概也還是會輸給韋伯那小子吧。」
1987 年韋健士沒有參賽,灌籃大賽由佐敦掄元。球迷記憶最深刻的 88 年灌籃大賽,在公牛隊的主場「聯合中心」﹝Union Center ﹞舉行。佐敦和韋健士繼 85 年灌籃大賽後再度狹路相逢,韋健士在上次一點面子都不留給當時還是新人的佐敦,前一球季又以平均 30.7 分擠下佐敦的得分王寶座,這次在佐敦家裡舉行明星賽,當然要自己爭取作為故事的主角。
韋健士三次劇力萬鈞的雷霆狂扣,拿了兩個 50 分滿分,一個 45 分。而佐敦在第三灌前一眼瞥見坐在評審席的 J 博士,決心來個致敬,先是跑到罰球線上貼了個膠帶作為準備起跳點的標記,然後在鼓燥的球迷吶喊聲中作勢希望得到片刻的寧靜,在所有期待的氣氛都炒熱到最高點的時候才從中場起跑,然後從罰球線起跳,在空中滑翔停滯了彷彿整個世紀之久,優美地完成經典的罰球線拉捍灌籃,以 147 – 145 的總分擊敗韋健士,奪下個人第二座灌籃大賽金牌 。
對於這場被球迷們譽為最經典的灌籃大賽對決,韋健士自己倒是沒有什麼太多想補充的:「其實我覺得我的表現比較出色,而佐敦也說覺得自己贏得有些僥倖,過了好幾年之後,聯盟理事長史端﹝David Stern﹞還私人跟我說,沒辦法,在芝加哥主場的地主優勢之下只得讓我委屈了。」
而真正讓韋健士感到滿意的,是次日的主秀東西區明星對抗賽。佐敦以獨得 40 分拿下 MVP,而韋健士在上場 30 分鐘之內拿下 29 分,東區明星隊以 138 – 133 拿下勝利。平時沒有太多機會跟其他得分好手合作的韋健士,自認為打了一場好比賽,而這種感覺遠比在灌籃大賽靠單兵作戰成為鎂光燈的焦點都更為舒服。
圖片取材自 Chicago Tribune